成本很低但刀工很煩的一個菜式,
我媽會把大豆芽刴得很幼細很幼細,
跟豬絞肉拌炒在一起, 在盤子上堆出一座小山丘,
大匙大匙的拿來拌飯其實還蠻好吃的
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欣賞它的美味,
有人會覺得它太廉價又太麻煩,
不值得花這樣的時間來做這樣的一道菜;
也有人會覺得大豆芽有一種腥臭味,
用它來當主角並不適合;
還有人會認為大豆芽口感欠佳,
就連豆芽菜都應該一條一條去頭去尾變成銀芽來煮了,
更何況粗大礙眼又硬硬的大豆芽呢?
隨著年齡漸長搬離家愈來愈遠,
我也很久沒有吃到這道家常菜了,
某天朋友問我, 她不會做什麼餅乾、肉丸的,
最好用什麼方法消耗豆渣呢?
頓時我腦海中就跳出了這道久違了的菜式!
把大豆芽換成已經磨碎的豆渣,
功夫少了味道營養卻又不變, 實在是大豆芽炒肉鬆的升級版了!
這道菜可以說是其貌不揚, 不過味道好營養高,
有時候餸菜也像人一樣, 不能單看外表, 也要多多欣賞內在美
豆渣炒肉鬆
材料: 豆渣(約250g)、豬絞肉(約200g)、蔥花(適量)、芝麻(少許)
做法:
1/ 豬絞肉先拌入少量鹽(約1/4茶匙)後開始打水*,
然後用搽薑板磨出少量薑蓉拌入絞肉內
2/ 按個人口味以酒、糖、生抽、老抽、胡椒粉等為豬肉醃味,
拌勻後可拿一丁點去微波煮熟試味, 確定可以後再拌入一點麻油,
用保鮮膜封好放冰箱備用
3/ 大火燒熱油鍋後加入豬絞肉翻炒, 加一點水把豬肉推開成肉鬆狀
4/ 待豬絞肉開始變色約七、八成熟後可加入豆渣同炒,
一直翻炒以免沾黏, 如控制不好可轉用中火, 盡量把水份炒乾
5/ 這道菜的調味主要來自豬絞肉, 所以炒的時候幾乎不用加調味品,
先試吃一點看口味是否適中, 有需要才進一步調味
6/ 待豆渣水份炒乾、豬肉跟豆渣混合得差不多後,
在鍋邊灑一點泰國魚露提鮮, 再加入蔥花拌勻即可上菜
7/ 最後灑上已烤香的白芝麻和蔥花點綴即成
*註: 逐少逐少加入兩大匙的清水, 每次都要確實把水拌勻,
肉完全吸收後才加另一匙
心得:
1/ 這次把醃肉的程序寫得比較詳細一點, 因為採納了孟老師的醃肉法:
先加鹽再打水然後加薑蓉, 按個人口味調味後拌入麻油再冷藏備用,
個人認為這個醃肉法醃出來的肉的確比平常做法的好吃一點,
而且應該也適用到餃子、肉包以外的其他菜式
2/ 豆渣跟大豆芽的差異在於豆渣的水份較多, 所以炒的時候要注意,
盡量炒乾一點成品才會好吃
3/ 豆渣跟肉的比例其實沒有一定準則, 可按個人口味調配,
個人認為因為味道主要來自絞肉, 所以大概1:1的比例最為合適
同場加映:
南澳已經步入炎炎夏日, 皮蛋凍豆腐這類涼菜也是時候出現了,
這天因為天氣太熱懶得外出添購皮蛋,
改用家裡的雪菜存貨變化一下, 原來一樣好吃!
我媽會把大豆芽刴得很幼細很幼細,
跟豬絞肉拌炒在一起, 在盤子上堆出一座小山丘,
大匙大匙的拿來拌飯其實還蠻好吃的
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欣賞它的美味,
有人會覺得它太廉價又太麻煩,
不值得花這樣的時間來做這樣的一道菜;
也有人會覺得大豆芽有一種腥臭味,
用它來當主角並不適合;
還有人會認為大豆芽口感欠佳,
就連豆芽菜都應該一條一條去頭去尾變成銀芽來煮了,
更何況粗大礙眼又硬硬的大豆芽呢?
隨著年齡漸長搬離家愈來愈遠,
我也很久沒有吃到這道家常菜了,
某天朋友問我, 她不會做什麼餅乾、肉丸的,
最好用什麼方法消耗豆渣呢?
頓時我腦海中就跳出了這道久違了的菜式!
把大豆芽換成已經磨碎的豆渣,
功夫少了味道營養卻又不變, 實在是大豆芽炒肉鬆的升級版了!
這道菜可以說是其貌不揚, 不過味道好營養高,
有時候餸菜也像人一樣, 不能單看外表, 也要多多欣賞內在美
豆渣炒肉鬆
材料: 豆渣(約250g)、豬絞肉(約200g)、蔥花(適量)、芝麻(少許)
做法:
1/ 豬絞肉先拌入少量鹽(約1/4茶匙)後開始打水*,
然後用搽薑板磨出少量薑蓉拌入絞肉內
2/ 按個人口味以酒、糖、生抽、老抽、胡椒粉等為豬肉醃味,
拌勻後可拿一丁點去微波煮熟試味, 確定可以後再拌入一點麻油,
用保鮮膜封好放冰箱備用
3/ 大火燒熱油鍋後加入豬絞肉翻炒, 加一點水把豬肉推開成肉鬆狀
4/ 待豬絞肉開始變色約七、八成熟後可加入豆渣同炒,
一直翻炒以免沾黏, 如控制不好可轉用中火, 盡量把水份炒乾
5/ 這道菜的調味主要來自豬絞肉, 所以炒的時候幾乎不用加調味品,
先試吃一點看口味是否適中, 有需要才進一步調味
6/ 待豆渣水份炒乾、豬肉跟豆渣混合得差不多後,
在鍋邊灑一點泰國魚露提鮮, 再加入蔥花拌勻即可上菜
7/ 最後灑上已烤香的白芝麻和蔥花點綴即成
*註: 逐少逐少加入兩大匙的清水, 每次都要確實把水拌勻,
肉完全吸收後才加另一匙
心得:
1/ 這次把醃肉的程序寫得比較詳細一點, 因為採納了孟老師的醃肉法:
先加鹽再打水然後加薑蓉, 按個人口味調味後拌入麻油再冷藏備用,
個人認為這個醃肉法醃出來的肉的確比平常做法的好吃一點,
而且應該也適用到餃子、肉包以外的其他菜式
2/ 豆渣跟大豆芽的差異在於豆渣的水份較多, 所以炒的時候要注意,
盡量炒乾一點成品才會好吃
3/ 豆渣跟肉的比例其實沒有一定準則, 可按個人口味調配,
個人認為因為味道主要來自絞肉, 所以大概1:1的比例最為合適
同場加映:
南澳已經步入炎炎夏日, 皮蛋凍豆腐這類涼菜也是時候出現了,
這天因為天氣太熱懶得外出添購皮蛋,
改用家裡的雪菜存貨變化一下, 原來一樣好吃!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