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上完全不吃隔餐魚,
所以為了方便包餐盒,
我家飯桌正常一星期只會出現一、兩次魚類菜式;
另外因為一鍋老火湯往往要兩、三天才能完全消耗,
所以最多一星期才會煮一次, 當中也不太會有魚湯...
但自從手術以來,
因為要多喝魚湯所以多去了幾次魚店,
我家差不多天天吃魚, 天天喝魚湯!
兩顧草蘆終於買到牛鰍(Flathead), 恍神店員還疑似私人大割價,
兩大條牛鰍合計才算了4.4澳幣,
比同場購買的兩尾廉價小魚的各自身價都更便宜!
既然買到頭號目標, 先前買的黑魶就可以功成身退,
試試拿來清蒸, 果然是一尾好魚, 肉質算嫩而且味道鮮甜,
難怪上次的魚湯這麼甜了!
第一次煮牛鰍魚湯, 用了太小的鍋子煎魚結果煎不好,
魚湯顏色不夠奶白, 加上這次煮的是蓮子茨實淮山杞子圓肉牛鰍湯,
帶皮蓮子把湯染成一遍紅
不過還好味道還真不錯喝!
每次到魚店都喜歡發掘新品種, 這次遇上Spotcod Trout,
從外表看應該也是珊瑚魚家族, 找不到確實中文名稱,
不過魚如其名味道有點像鱈魚(Cod), 肉質很挺不錯吃,
但跟上次的Bar-cheeked Trout一樣屬於味道較淡的魚,
所以身價也不怎麼高
同場還找到這條也是google不到的Yellow Fin,
感覺黃鰭只是基本形容, 直接指出是什麼魚種的關鍵字並沒有標示,
所以我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魚, 只知它的鱗很多很密也很緊,
恍神店員沒有幫我打鱗, 回家發現後自行處理,
弄得我滿頭滿身滿枱滿地魚鱗, 老公說再好吃也不要再買了....
打鱗後發現這尾Yellow Fin很像黃花魚, 除了肉質不夠幼之外,
其實煮好後的味道也跟黃花魚如出一徹, 相信比起清蒸,
應該更適合拿來煎封, 不過無奈要處理它實在太麻煩,
以後應該不會再出現我家, 是否適合煎封也無從考究了
第二次煮牛鰍湯, 改用大鍋子煎香, 魚湯明顯較白,
這次來個大雜燴, 一口氣將兩鍋湯總合,
煮了紅蘿蔔薯仔蓮子茨實淮山杞子圓肉牛鰍湯,
用料足、味道好!
同場加映:
友人介紹下認識了梅菜蒸豆腐這道菜式, 不過如果梅菜水準不夠,
口味會略嫌單調, 所以稍加改動加點肉絲, 變身梅菜肉絲蒸豆腐,
肉絲的調味加上肉汁較能平衡豆腐的清淡
所以為了方便包餐盒,
我家飯桌正常一星期只會出現一、兩次魚類菜式;
另外因為一鍋老火湯往往要兩、三天才能完全消耗,
所以最多一星期才會煮一次, 當中也不太會有魚湯...
但自從手術以來,
因為要多喝魚湯所以多去了幾次魚店,
我家差不多天天吃魚, 天天喝魚湯!
兩顧草蘆終於買到牛鰍(Flathead), 恍神店員還疑似私人大割價,
兩大條牛鰍合計才算了4.4澳幣,
比同場購買的兩尾廉價小魚的各自身價都更便宜!
既然買到頭號目標, 先前買的黑魶就可以功成身退,
試試拿來清蒸, 果然是一尾好魚, 肉質算嫩而且味道鮮甜,
難怪上次的魚湯這麼甜了!
第一次煮牛鰍魚湯, 用了太小的鍋子煎魚結果煎不好,
魚湯顏色不夠奶白, 加上這次煮的是蓮子茨實淮山杞子圓肉牛鰍湯,
帶皮蓮子把湯染成一遍紅
每次到魚店都喜歡發掘新品種, 這次遇上Spotcod Trout,
從外表看應該也是珊瑚魚家族, 找不到確實中文名稱,
不過魚如其名味道有點像鱈魚(Cod), 肉質很挺不錯吃,
但跟上次的Bar-cheeked Trout一樣屬於味道較淡的魚,
所以身價也不怎麼高
同場還找到這條也是google不到的Yellow Fin,
感覺黃鰭只是基本形容, 直接指出是什麼魚種的關鍵字並沒有標示,
所以我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魚, 只知它的鱗很多很密也很緊,
恍神店員沒有幫我打鱗, 回家發現後自行處理,
弄得我滿頭滿身滿枱滿地魚鱗, 老公說再好吃也不要再買了....
打鱗後發現這尾Yellow Fin很像黃花魚, 除了肉質不夠幼之外,
其實煮好後的味道也跟黃花魚如出一徹, 相信比起清蒸,
應該更適合拿來煎封, 不過無奈要處理它實在太麻煩,
以後應該不會再出現我家, 是否適合煎封也無從考究了
第二次煮牛鰍湯, 改用大鍋子煎香, 魚湯明顯較白,
這次來個大雜燴, 一口氣將兩鍋湯總合,
煮了紅蘿蔔薯仔蓮子茨實淮山杞子圓肉牛鰍湯,
用料足、味道好!
同場加映:
友人介紹下認識了梅菜蒸豆腐這道菜式, 不過如果梅菜水準不夠,
口味會略嫌單調, 所以稍加改動加點肉絲, 變身梅菜肉絲蒸豆腐,
肉絲的調味加上肉汁較能平衡豆腐的清淡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